学校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丨 English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科建设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十一五”期间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16-08-27 16:38 作者: 访问次数:0
 

(一)景观工程

1.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景观工程研究是园林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沿领域之一。景观工程主要以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动力学为科学基础,对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景观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科学。本学科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中,主要纵向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品种选育与示范技术研究”、湖南省科技厅“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恢复研究与技术示范”、湖南省教育教育厅“景观恢复工程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横向项目主要有:“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的结构与特征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反演计算的景观恢复生态效应模拟研究”等。除科研项目之外,我校园林专业还开展了“湖北洪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潭耒高速公路景观恢复工程设计”、“邵怀高速公路景观恢复工程设计”等项目的设计。

在景观工程科学活动中,多项课题获得了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沈守云教授主持的《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在脆弱生态区域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获得2008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专利,这在我国园林学科处于领先地位。

2.学科带头人简介

沈守云 ,男,45岁,博士,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全国园林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协会城市绿化树种委员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湖南省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十一五”期间,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EI、CSSCI收录1篇;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3部;主持纵向课题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3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750余万元;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统战华夏基金资助一项,指导学生获中日韩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金奖、铜奖,“瑞田杯”全国青年“人类发展与和平” 最佳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3.本方向其他主要学术骨干:阳柏苏、肖瑞龙、覃事妮

(二)园林规划与设计

1.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围绕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探讨、景观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社会应用及相关教学改革研究等展开。在运用遥感、GIS、模型预测等技术进行景观演变、环境评价研究;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和园林生态学理论形成本学科的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体系特色,指导园林规划与设计项目的实践工作,服务社会。“十一五”期间共完成,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探讨了义乌市1996-2005年的城市景观演变,采用markov和logistic模型进行景观演变预测,提出了城市景观建设的合理性建议;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广州城市景观格局评价,并提出了广州城市森林规划设想。承担了校高层次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基于逻辑斯谛模型的城市景观发展容量研究”、校青年基金“多尺度下长沙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完成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各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其中EI收录3篇、ISTP收录3篇、CSSCI刊源6篇。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为契机,提出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以环境指标检测与评价为技术支撑、本地资源清查和地方文化挖掘为背景,深入探讨了生态园林的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逐渐形成了规划设计新思路、新特点,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先后承担了“长沙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叫岩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南宁青秀山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宜昌夷陵区森林公园规划”等项目10多项,完成硕士论文4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篇。深入挖掘园林文化、乡土景观文化内涵,探讨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承担了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湘园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省自然基金项目“湖南农村文化景观的继承与创新研究”和省软科学一般项目“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完成硕士论文3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篇。完成了省教育厅重点教改研究项目“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获校级教改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共完成社会服务项目20多项,经费达300多万元。

在园林规划与设计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园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风格,获得了8个项纵向和20多项横向课题,课题经费达400多万元。

2.方向带头人简介

胡希军,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代表性成果

   《城市化主导的景观结构演变机制研究——以义乌市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规划的思考》,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获奖编号:(3027-G-487);

《风景园林测量学》,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字数49万字;

《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获校级教改成果三等,2009;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城市景观结构演化模拟及预测——以义乌市为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10.(EI收录)

3.本方向其他主要学术骨干:陈亮明、刘破浪、廖秋林

(三)植物景观

1.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1)进行植物景观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南林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体系;

出版专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园林生态学》、《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等专著5部,《城市园林植物应用指南(中部卷)、《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等专著正在编写中;提出了一套如何学习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整理出了中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导则框架,使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质量和成本具有可控性。紧紧依托学校林学、生态学学科优势,结合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学科基础,试图在“十二五”提出南方丘陵山地城市森林植物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进行较强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进行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为其在园林的应用进行探索;

在榉树、珙桐、湖南牡丹、安息香科等珍稀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太行山南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梅花信息系统研究》等研究项目4项,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湖南牡丹栽培历史、品种资源与园林应用研究》2010.10获“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植物研究论文硕博组三等奖;正在展开的研究有《湖南山地湿地观赏植物资源研究》、《湖南大熊山兰花植物资源保护利用》、《金叶黄杨育种研究》和《高速公路生物隔离带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等。

(3)结合市场,为各种绿地系统的规范提供专业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

为长沙市、醴陵市、株洲市、张家界等城市绿地系统提供了规划设计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咨询多项,同时对株洲沿江风光带、城市绿地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做了专题研究。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专家、市民的好评。

取得的突破:

(1)选育出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品种,并在园林中推广;

选育出“云田彩桂”,获得木犀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湖南省级科研成果,排名2;已经在江苏连云港、湖南云龙新城建立了繁育基地;“金叶黄杨”等正在研究中,初步筛选出适合高速公路生物隔离带的野生植物2-3种;

(2)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体系;

提出了如何学习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南方丘陵山地高速公路植被景观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系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污染区植物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中。

2.学术带头人简介

彭重华,男,57岁,博士,教授,博导,“十一五”期间获奖成果8项,其中2005.12省科技厅鉴定,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国家级示范基地,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其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1500 万元;2006.12获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概念设计方案,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单项鼓励奖;2010.10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 “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规划设计论文硕博组三等奖和植物研究论文硕博组三等奖及规划作品鼓励奖,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植物造景设计图表现方法研究》获校级优秀论文奖,2010.9主持设计“娄底风情园”获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室外展银奖等;《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主编之一,《世界景观设计》上下册译著主审;《城市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指南(中部卷)、《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等专著正在编写中。承担科研项目:主持11项,其中国家级一项,省部级2项,市厅级8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排名2;参加省部级3项;到账科研经费共151万元。

3.本方向其他主要学术骨干:陈月华、潘百红、颜玉娟

(四)园林植物

1.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园林植物方向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珍稀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园林应用展开。

(1)榉树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造林模式和新品种选育研究

①榉树微繁技术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获得了榉树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建立了榉树组培快繁技术体系;阐明了榉树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形态发生途径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两种途径;

研究了榉树扦插繁殖基质、激素种类和浓度、采穗母树年龄、采穗部位等对榉树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优良单株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测定。

②榉树造林技术研究

取得主要成果:榉树人工林适宜的造林模式为榉树纯林或榉树-朴树混交林;榉树的造林密度以4m×3m比较合适;榉树幼林的最快生长速度可达:树高生长每年1.13m;胸径生长每年1.26cm;而且,榉树能在低海拔、高地下水位的平湖地区生长,且生长势明显优于山丘区;初步筛选得到3种秋季叶色表型明显不同的榉树类型,标记了一批生长性状优良的榉树单株。确定了用材和景观类型的表现型。

③榉树优良种源选择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种质资源的收集、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工程育苗技术研究、榉树生长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和榉树不同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在福建和长沙建立了不同品系榉树的测定样地。

④速生高抗榉树良种及培育技术引进

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速生高抗榉树良种及培育技术引进(2009-4-03)”的资助,从美国引进榉树新品种5个,正在进行开展繁殖技术和生长特性研究

(2)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濒危机理研究

珙桐的野生种群调查和生境评估,目前已经完成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工作,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和论文撰写工作。

    (3)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园林应用研究

开展了长沙市新优行道树引种驯化研究,初步筛选得到了10个适合长沙市推广应用的行道树品种。开展了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初步研究,得到了扦插繁殖苗。对其性状的表现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开展了杜鹃观赏性状的综合评价和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与营造建议等研究。

(4)茶梨组织培养研究

(5)不同化学除草剂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的影响研究

(6)不同生长基质对生物除草剂小菌核菌生长影响研究

(7)不同伴生植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影响研究

2.学术带头人简介

金晓玲,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珍稀植物保护技术、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的新品种选育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Hortiscience、科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和园艺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5篇,ISTP收录1篇。主持纵向科研项目8项,到位经费142万元。

3.本方向其他主要学术骨干:杨柳青、廖飞勇、唐丽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096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网络中心技术支持